周先荣,女,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日语教师。1985-1988年就读于九江第七中学,1990-1994年在九江第十二中学担任英语教师,1999年留学日本,2005年就职于日本广濑电机株式会社,2008年回国,迄今任教于九江学院。
感恩母校-青春和梦想初始的地方
光阴荏苒,高中毕业至今,转瞬间28年过去了。当时我的高中母校-九江市第七中学,在距离市中心六公里左右的城乡结合部,校园周边环境极为与传统意义的校园格格不入,校园周围除了工厂就是农家菜地,没有一条通往学校的笔直的柏油马路。我们一群群企业职工的子女们,每天走过田埂,或者穿过工厂而到学校,下雨天便是深一脚浅一脚地“垄上行”往往到教室时一身泞泥。如今的母校的校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栋栋现代化的造型新颖,教学功能完善的教学楼让我们叹为观止。
1985年6月,我中考结束,分数仅过市区重点高中分数线1分,8月末翘首以盼的入学通知书上面的报道学校为九江市第七中学。记得当时是含着泪被父亲带到学校报到的。后来才知道,我所分到的班级高一六班为七中建校以来的第一个重点班,这个班级的生源基本上是厂矿子弟,大家的分数线都是刚刚超出市区的重点分数线或在分数线的边缘。很快,五十几位同样命运的青春年少的我们,开始翻开了人生的新篇章。
(606班全班合影)
当时高中部一共有六个班级,其他五个为普通平行班,我们被设置为七中有史以来的第一个重点班。学校为我们配备了最好的师资:语文教师-冯令庄老师;学教师—朱绪明校长,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陆续更换为蒋丽菊老师,钱老师;英语老师-杨国民老师和黄莺老师;物理老师—万贤礼老师;化学老师-沈其艽老师;生物老师-段卉老师。这样一套优秀的师资队伍,可见学校对我们是如何的重视和期待。为了保证我们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我们这个班级作为高中部唯一的住校生被安排在当时称之为养鸡场的一栋三层楼的建筑的一层,男女分别安排在一楼两个最大的寝室住宿,而三楼就是我们的教室。
在此特别提及并感谢的是我们高中三年的班主任,亦担任我们的化学课程教学的沈其艽老师。沈老师当时38岁,是一位非常和蔼可亲的,热诚教育事业的优秀女性。她在照顾有着两个年幼的孩子的家庭的同时,也在为我们五十多名学生的生活及学习操碎了心。她的公认的教学能力和超级的亲和力,感染了我们,我们在她面前,只能乖乖地做懂事的孩子,努力刻苦地学习,以回报学校和父母对我们的热切期待。
我记得沈老师当时身体欠佳,但是她经常带病上课。我们喜欢有着她铿锵有力的上海普通话的教学课堂和思路格外清晰的励志班会。有如此优秀的指导者给我们指引前行的方向,我们的一路光明且无阻。
作为班主任的沈老师,还会经常下晚自习和查寝,事无巨细地关心着我们的每天的生活学习动态的点点滴滴,像对待自己的孩子般地给与我们无限的关怀,以至于我们毕业的若干年后,我们经常浮现老师的身影,怀念青春美好的高中时代的校园。
(后排右一为沈其艽老师)
高中三年,眨眼就到了临近高考的季节。我当时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彷徨,不知道何去何从。当时我的父亲找到沈老师,探讨我的未来人生方向,沈老师很快地就告诉我父亲我应该报考外语专业。我们听从了沈老师的建设性的意见,以重点大学的英语专业为目标开始行进,冲刺。可是事与愿违,我高考发挥失常,高考分数线之能进入地方的专科学校。我父亲开始犹豫这考虑是否让我报考当时热门的银行等金融类专业,此事沈老师得知后,急忙约见我父亲,提出让我进入九江师专就读大专的建议。于是我父亲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还是选择听取了沈老师的意见,在高考志愿书上填上了九江师专的英语专业(九江师范专科学校)。
师专毕业后,我如愿成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1994年,我离开浔阳,去北京工作,再去东京求学,作为留学生,在日本完成六年的后学生时代,毕业后就职于日本公司3年,2008年回到生我养我的故乡,作为一名日语教师在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从事教学工作。
离开高中母校,秋去春来28载,无论我身在异国或他乡,我都会始终铭记:九江七中是我的高中母校,是我青葱岁月中3年的求学成长的精神家园,也是我梦想启航的地方。在这个菁菁校园,我度过了人生最美丽、最值得珍藏的岁月。回首三年的校园春秋,我有着无限的感慨和依恋。母校和各位恩师,给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三年,最难忘的三年,最精彩的三年。这三年中,有欢乐、有艰辛、有温暖、有孤独,但最重要的是有情有爱,有太多太多值得永远珍藏和记忆的日子…… 母校,是您教我求知,激我进取。在三年花开花落的日子里,无数老师为我的成长付出了心血与汗水。在漫长而艰辛的求学之路上,我在勤奋中求知,在磨练中成长。
1988年的夏季,我们班级的每一个学生,经过高考的考验,有四分之三的学生从容地迈入高等学府的大学,创造了当时的七中高考通过率的最高记录。毕业后,大家活跃在世界各地的各个领域。
我们的母校,从1973年的建校,迄今度过了43个春夏秋冬,培养了无数优秀的莘莘学子,创造了数不胜数的奇迹和辉煌的成绩。而作为学子的我们,对母校唯有感恩,感谢母校对我们的悉心栽培和给与我们的信心和力量。
一日为师,终生不忘,一朝同窗,一世朋友。母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爱恋,我们会经常回眸母校,因为我知道,不管我回不回头,母校和各位恩师,都在看我们。高三六班的全体同学齐声祝愿母校的明天更加辉煌灿烂!
(同学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