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历代名人纵情挥毫 方圆天地翰墨飘香

发布时间: 2015-01-15 点击数:0
在中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中,有一篇名为《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文章,谈论到有关金钱的问题。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币制的沿革和形制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状况、铸造技术的进步及文字书法艺术的发展态势”,课文还附有一张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古钱币的彩色插图,使学生对中国古钱币及钱币上的书法有一个形象直观的认识。对此,我在这里就中国古钱币上的书法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赏析作一些探究,使学生有所了解,受到熏陶,从而感受中国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代的钱币形制主要是圆形方孔,和古代西方圆形无孔的钱币有很大区别,反映了中国先民具有的深刻美学思想和对大自然的探索。古人对宇宙的认识已经到了较高的水平,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圆形方孔的钱币则反映了中国先民的宇宙观,反映了他们对天体星空的理解。在外方内圆的钱币上巧妙布局,书写汉字,把书法和钱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中国古钱币的一大特点,因而使得中国古钱币的艺术性和鉴赏性都非常的高。
先秦时期的“半两”钱文,书体为大篆,留有殷商甲骨的影子。此时“半两”钱上的文字风格,古拙大气,雄健硬朗,透出中国早期书法的原始美。秦始皇灭六国后,建立了秦朝,实行了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丞相李斯鉴于当时社会的文字很混乱,于是以小篆为标准,统一了全国的文字。小篆又称秦篆,是大篆的对称,为李斯所创。因此后代书法家都尊崇他为“小篆书法之祖”。他开创了名人书写钱文的先例。秦朝流通的“半两”方孔钱,钱文为小篆,刚柔并济,圆浑挺健。
唐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在长达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唐代不仅孕育了伟大的诗人,同时还出现了众多的书法名家。有唐一代主要使用“开元通宝”钱,钱文为初唐大书法家欧阳询制词并书,为八分隶体,熔铸了汉隶之特点。欧阳询为初唐四大书家之一,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人称“欧体”。但其书写的隶书“开元通宝”钱文,文字庄重沉稳,工整严谨,隽秀挺拔,神韵独具,为钱币书法一绝。
北宋时期,宋徽宗赵佶在崇宁、大观年间铸造了“崇宁通宝”和“大观通宝”铜钱,钱文为徽宗皇帝亲自书写,所以这种钱又称其为“御书钱”。这两种钱币,钱文书法瘦劲,铁划银沟,是徽宗赵佶“瘦金体”存留世间的的真实显现,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宋徽宗在政治上作为不大,但却是个书法高手。他所创造出的“瘦金体”,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试想,在方孔圆形的钱币上,用御书“瘦金体”书写钱文,那该是一枚多么精美的钱币啊。
大金国金章宗时期铸造的“泰和重宝”大铜钱,钱文是金代文学家、书法家党怀英手书。钱文为玉筋篆,字体清纯典雅,饱满圆润,洒脱俊逸,十分优美。党怀英能诗善文,篆书成就尤其突出,“当时称为第一,学者宗之”,为金代书法史上篆书的领军人物。玉筋篆实为大篆的发展演变和创新,令人耳目一新,更具有欣赏价值,让人十分喜爱。
清代书画艺术昌盛,名家辈出,他们纷纷挥毫泼墨,为钱币书写钱文,使得不同的书法艺术在钱币上大放异彩。周尔庸乃清代咸丰年间书画名家,他写的“咸丰元宝当百”宝河局大钱钱文,极具盛名,被后人谓之“周书”。此钱钱文书法厚重雄健,气势不凡,令人赏心悦目,啧啧称赞。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书法发展的历史。中国人用独特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演绎了汉字书法,诠释了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神韵,使中国的汉字既有实用功能,又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每个时代的货币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们在流通过程中,不仅肩负了商业贸易的职责,也广泛宣传了汉字文化及书法艺术,直观形象的反映了我国汉字的发展变化以及书法艺术的演进。它使人们认识到一枚小小的古钱币上蕴含着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古钱币很美,不仅美在它的形制,它的历史,更美在它的书法艺术。将汉字书法写于古钱币之上,使古钱币成为一种艺术品,人们在欣赏书法艺术美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灿烂辉煌。
[FS: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