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第七中学信息化三年建设方案
(2017—2019)
引言:当今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无线终端等新兴技术层出不穷,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了革命性的影响,尤其是我们这个教育行业更是首当其中。我们将以此为重大发展契机,办一流初中,创品牌高中,办人民满意教育,实现七中崛起。
为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我校教育发展水平,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九江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市直中小学)》文件精神,结合我校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特制订我校信息化三年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后续几年,九江七中将以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一2020 年)》、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一2020年)》、《九江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市直中小学)(2016一2018年》等规划纲要为指导,精心打造我校的“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合、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从建设智慧校园的高度出发,实施以泛在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高标准实施学校信息化建设,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推进智慧校园渐进、有内涵地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夯实基础。
二、组织领导
组 长: 李青,唐焰铭
副组长: 王旺丛(常务副组长),蒋丽菊,李斌,王章燕,张和贵
成 员: 王军,梅成东,李相瑞,李代煌,吴江,马祖全,王子洪,范晓健,琚运洪,胡映伦
三、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及不足
我校校园网始建于2002年,学校网站于2007年开通。十多年来,在市教育局和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一直稳步发展,网络在教学和教育管理上的应用越来越频繁和广泛。硬件建设方面:校园网络为百兆主干局域网,学校目前拥有多媒体教室40间、计算机教室3间,130座报告厅1间,270座演奏厅1间,并建有广播室、监控中心、网络中心;教师办公电脑基本普及;校园网使用20M移动和10M电信光纤接入因特网,实现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场所互联互通。软件建设方面:我校有自建官网,学生学藉成绩管理平台,教师电子教案简易平台,教师教学资源简易平台,人事管理部分功能网络信息化。从教职工信息素养方面:教师基本能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管理人员基本能使用办公应用软件。总体而言,硬件建设水平不高,软件平台发展欠缺。
我校目前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整体规划和推进机制,信息化管理体制有待完善,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短缺,基础设施装备不先进、不全面、甚至于老化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数字化教学资源不成体系,网络空间人人通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还是空白。这些都与学校的社会定位和发展目标相距甚远。
四、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建成智慧校园,实现泛在学习,实现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信息化、智能化。
(二)具体任务
1、实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搭建各学科数字化应用功能教室。
——搭建智能、高效、安全的基础网络平台。升级改造学校网络中心机房及关联网络设备,实现千兆主干,百光接入到桌面,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更新教室多媒体设备。
——建设功能强大、设计美观的官网、微信公众号平台。新的校园网站既集成学校各应用系统的数据入口,为师生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同时也面向社会展示学校的视觉形象和教育理念,体现我校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
——建设数字化录播教室,微课制作室,数字化的理化生和其它学科的数字化教室。
2、实施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学科齐全、标准规范、种类丰富、符合我校特色的优质资源库和资源管理平台。
——建设教学资源库和资源库管理平台。教学资源库计划涵盖教育管理库、学科资源库、教研论文库、教学视频库等,加快学科专业资源的数字化改造,实现学校管理档案、教案、试题、课件、微课的数字网络化。推动建立各学科教学资源库,同时适当引进市级优质中学教育资源和商用资源库平台;鼓励广大教师自行开发和收集扩充数字教育资源;广泛征集网络免费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不断充实学校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库。
——完善学校数字化图书馆,优化电子图书阅览室。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引进数字图书、电子期刊,使师生在校内外都可对馆藏图书进行查询、检索、预借等操作。
3、实现教育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功能强大的公共信息和管理系统,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的功能和效率。
——引进先进的管理信息综合系统(校务管理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改造和优化校务管理工作。完善办公自动化管理模块、教务管理模块、监控安防系统、人事管理模块、教职工绩效评价模块、学籍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模块、学校财务和后勤管理模块等。推行学生和教师“一人一号”、学校“一校一码”,实现学生、教师、教育机构、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数据全面入库,做好学生、教师、学校动态的管理评价二作,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推行校园一卡通工程。“一卡通”包括门禁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学藉管理系统、食堂管理系统等。实现“一卡通”系统与教育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
4、实现教育教学的数字化、网络化,推动基础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满足学生泛在学习需要。
——加快基础性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全面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为教师提供有效的网络授课环境,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网络学习环境,为教学状况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引入移动智能终端,探索泛在学习方式和翻转课堂,实现教学平台与数字图书馆、教学资源库的整合,实现师生多渠道即时沟通,培养学生基于网络的终身学习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转变观念,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思想保障。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全体教职工要充分认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快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二)加强领导,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成立九江七中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规章制度。各部门积极支持,明确职责,密切协作,共同推动。
(三)加强管理,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机制。
(四)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的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法规、政策,建立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确保网络健康、安全运行。
(五)加强队伍建设,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引进信息化专业人才,充实信息化专业队伍;加大对教师、信息化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快建设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六)向上级部门争取经费投入,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经费保障。确保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及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经费充足。
六、实施步骤
学校信息化建设分四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调研先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案例,制定规划。确立领导机构,明确分工职责,建立和修订相关制度。
第二阶段:重点推进阶段(2017年)。重点建设学校信息化基本设施,建立和丰富教学资源库,引进管理平台,实施校园一卡通工程。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8年)。逐步落实各应用系统,通过调试、培训、运行、推广各应用系统,完成各系统集成。
第四阶段:完善推广阶段(2019年)。全面实现教育信息化目标,开展智慧校园应用培训,推动全体师生实际应用。
创建智慧校园,对于我们来说,即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校信息化的软硬件建设,迎难而上,坚定信心,努力做好校园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再上新台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