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走班+选考”你准备好了吗? ——江西省“新高考”呼之欲出

发布时间: 2017-06-27 点击数:0

“走班+选考”你准备好了吗?

 ——江西省“新高考”呼之欲出   

2018年秋季开始,江西省新一届高中学生就要走入“新高考”时代了,“走班”、“选考”这些概念迎面袭来。为深入了解“新高考”制度,借鉴先行试点省(市)的经验、做法,2017年6月18日--6月20日,九江七中教研处主任王子洪、教务处老师张明星,赶赴南昌,参加了“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高考改革研讨会”。

2014年秋季开始,浙江、上海已经先行试点新一轮高考制度。简而言之,跟我省现行的高考科目“语数英+理综(或文综)”相比:   

一、新高考将调整为“语数英+6选3(或7选3)”;其中必考科目英语在高中三年之中将有两次考试机会,数学科目不分文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浙江省还有“技术”学科)任意选考3门,选考科目三年内也有两次考试机会,三门必考+三门选考成绩,就构成了该生高考总成绩。

二、学校给予学生的高中三年的综合素质评价也将成为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

三、所有学科另外组织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准予毕业。

选考制度,使得学校里传统的“行政班”必将调整,由学生志愿而成的“学科”班应运而生。除语数英之外,同样两个进校的高一新生,他们的选考科目可以是完全不同,也可能是有所重叠,亦或是完全相同;同一个上课时间,这两个同学可能走进不同的教室去上自己选修的课程。由此,“走班制”产生。“走班制”学习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教育理念,学生们自主的选择就能尽量做到扬长避短。

“走班”制度对于很多学校来说,带来挑战(教室数量、师资配备),更是机遇(特色班组、重新“洗牌”)。来自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的刘京海校长提出了“新高考背景下的新课改实践与思考”:做好职业发展指导加强选科指导,实施因类分层走班,逐步形成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选课走班模型;来自浙江绍兴鲁迅中学的沈为民书记“站在孩子角度思考教育问题”:可以“大走”--学生自主选课走班,可以“中走”--分部分类分层走班、书院式走班,亦可以“小走”--分段分层分类走班、3+2+1科目组合走班……这些走班方法,都以“充分保证学生的选择权”为前提。

江西省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总督学汤赛南先生指出:选考制迫使家长、班主任更操心、焦虑,走入新高考的学生可能会面临“选科的迷茫”,这时我们的学校,可以考虑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测试”,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新高考,对于很多高中教学一线的老师来说,他们即将面临“这门学科有没有学生选择?有多少学生选择来听你的课?”这样的尖锐问题。一方面,学生的学科基础、兴趣爱好左右他的选择;另一方面,“自己到底是不是梧桐树?能否引来凤凰?”也将影响学生们的选择。惟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自己的课堂魅力,才能赢得更多的主动权,才能缓解这份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