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提升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2024年4月19日-21日,九江市第七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走进龙虎山开展了“亲近自然生态,探索绿色古迹”的研学社会实践活动。
潘志副校长讲话
19日早上7点20分,细雨蒙蒙,略带凉意,九江七中高一年级组全体学生准时到校篮球场集合,进行研学启动仪式,仪式由高一年级组组长王子洪主持,副校长潘志致辞。潘志指出同学们在研学路上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希望同学们亲近自然生态,探访绿色古迹,在绿水青山间绽放青春之梦。王子洪提醒同学们一切行动听指挥,注意安全,注意协作。政教处负责人张燕梅老师带领全体师生出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用脚步丈量万水千山,来到了龙虎山——风景名胜区。
第一站:桃花洲观看悬棺表演
来龙虎山研学,必不可少的节目就是看悬棺表演。悬棺表演正式开始,只听飞云阁里唢呐奏出了道家乐章,表演者自山峰顶上轻轻腾空跳起,沿着垂直悬挂到江面的绳索攀岩而下,灵活的身躯在空中表演出狼奔豕突、春燕展翅、手展彩绸当空舞等令人惊叹的高难度动作,当他们下滑到接近峭壁中间的岩洞时,只见他们剧烈地摇晃绳索,借着惯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窜入洞中。接着地面上的悬棺缓缓升空,上升到接近洞口时,岩洞里的人用短索牵引,地面的人则大幅度地摇晃绳索,凭借悬棺在半空中左右晃动的惯性,瞄准时机上下合力把悬棺送入洞中。学生们看得目瞪口呆。
第二站:象鼻山
依山而建、高低起伏的高空栈道,全长3180米,因山崖酷似一象头,一条弯曲悬空的硕大象鼻似从天而降,又深深扎入大地之中,故名曰象鼻山。龙虎山的象鼻山象鼻瘦长,空山而立,享有“天下第一旱象”的美誉,同属丹霞地貌中石墙景观。因流水长期相向冲蚀,中空成穴,残留石柱,近乎完美地组合成栩栩如生的巨型石象。相传巨象为缓解一方旱情,解救百姓疾苦,将象鼻插入泥土中,挖掘深层水源,后因劳累过度,无力拔出象鼻,得张天师点化成仙象山,以供后人瞻仰。
第三站:龙虎山地质博物馆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龙虎山地质博物馆为学生们揭秘大自然的奥秘:在龙虎山矿物和古生物等典型地质标本的演变历程中,领悟“道法自然”,学生们真真切切地收获了可触的地质科普知识。道教的“点石成金”可能瞬间即成,而大自然的“化木为玉”却耗费了上亿年!学生们一双双渴求新知识的目光随着导游的步伐而变换。同时,数字博物馆运用现代技术真实立体地展示龙虎山地质地貌,生物生态、崖墓文化、道教文化,如幻影成像,技术三维立体投影,4D电影播放等,给孩子们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经历是最好的成长,研学是最美的相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行走的课堂收获见识、远见和格局。快乐中学习,学习中成长!研学不仅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开心与快乐!在研学中,学生们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不断学习,在风雨中磨炼了自己的意志,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也能不忘初心,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