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1991年大学毕业,从教30多年来,不敢说桃李满天下,但是确实有不少学生因为我改变了他(她)们的人生轨迹。
2007年-2010年、2010年-2013年,我当了两届普通班班主任,这六年里,每一年我都获得学校 “优秀班主任”的光荣称号。
熊灵杰同学是我带的2007-2010首届学生。新生报名之前,我早有所耳闻:他初中就读于市区另一所中学,在这所学校里,他可是“赫赫有名”,用他后来的话说“打群架、收保护费、逃课、组织赌博”……班主任教育无果,最后只能让他爸爸和他同桌陪读,去政教处接受批评教育那是“家常便饭”。
我至今记得,2007级新生报到的第一天,当时很多学生的父母,有的是爷爷奶奶,围着我,都希望早点完成报名手续,他是独自一个人来的。我问他:“你急不急?如果不急的话,我先给家长们报名,因为他们要赶着上班;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也让他们先报名,最后再给你报名可以吗?”当时他看着我点了点头,然后就坐在椅子上,直到所有的家长都完成报名手续,我才给他报的名。第二天,我就此事在班上大张旗鼓地表扬他:有礼貌,有耐心,明事理!接着说道:“我不了解你们的过去,也不想了解你们的过去,现在大家又回到同一起跑线上,我只看你们现在的表现。根据老师昨天的观察,我提议由熊灵杰同学试任班长一职,当然如果以后他干得不好,或者有同学比他表现得更好,其他人可以取而代之”。他当时的表情非常地吃惊和兴奋,因为他可能没有想到一开始,我就给他戴上了一个“紧箍咒”——当上班长。对于一个如此“顽劣”的学生,他后来跟我说当时真是受宠若惊,本来打算破罐子破摔地混完高中三年;因为老师这“突如其来”的信任和油然升起的责任,他重新开始定位自己的高中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育“差生”的第一步,就是使他们成为“可教育的人”。如果“差生”自暴自弃,失去了自尊和自信力,长此以往,他就是一个“不可教育的人”。他认为,“差生”教育就是形成“可受教育的能力——使一个人对自己的成就和挫折非常关心”,即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力”,唤醒他们“沉睡”的思维。
这三年里,他是和班主任接触最多的学生,我一直在暗暗观察:这小子会不会在我这里“兴风作浪”;我很清楚,唤醒他“沉睡”的思维仅仅是转变一个人的第一步。
正如学生所说:“蔡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非常善于发现我们的闪光点”。熊灵杰同学喜欢画画,班级举办的黑板报比赛,每个学期他都拿一等奖,这让他感觉很有成就感,他的成绩有目共睹,他在同学中的威信也在一点点树立起来。被集体认可的感觉应该很好!
说来也是神奇,在这三年里,他没有打过一次架,没有顶撞过老师,没有逃过一节课,更没有收过“保护费”,之前听闻的不良习惯似乎在我这里变成了“危言耸听”。我认为:每个学生都是潜力股,每个人都喜欢被公平对待,只要有可能,都是想向上学好的。当年我们班的格言就是:不抛弃,不放弃!三年后的高考,我带的班硕果累累:毕业的学生中有考取重庆大学、厦门理工学院、怀化学院、东华理工大学、广西科技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等等高等学府。熊灵杰同学 在这三年里,得过“三好学生”的光荣称号,最后的高考他考取了厦门理工学院。
得知熊同学被录取之后, 他之前的老师都不敢相信——这变化太大了,完全超出了预期!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自信心非常重要,因为有自信才愿意参与,参与多了才能熟能生巧。所以我尽可能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以唤醒他(她)们的自醒,让他(她)们积极主动地去学、去做,从而真正培养起各自的特长。每个人都有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当时我班的班风、卫生、黑板报、考勤、校服、文明素养、精神状态等堪比重点班。
平时我不仅告诉学生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告诉他(她)们劳动能力的重要性——如果想要未来的生活更好,你做事的能力体现了你的工作能力。那个时候我们学校的运动场经常需要剪草打理,我常常带领学生们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一起去运动场剪草,接受劳动教育。运动场上的每一片草皮上,都留下了我们班学生的汗水。
毕业之后,熊同学去上海闯荡。经过几年的打拼,他不仅站稳了脚跟,现在已经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总监。
我非常喜欢教书,因为我觉得教好书真的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非常的有成就感。在我执教30多年的生涯中,不仅做到“因材施教”,熟悉教材,灵活教学,用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例子言简意赅地阐述那些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语法,还能让学生们能够轻松学到不少知识,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另外我做到了“因才施教”——每个学生的基础、认知水平、个性等等都是参差不齐的,所以要根据每名学生不同的特点去教育,只有抓住他(她)的那个特点,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我的座右铭是:做一个喜欢学生的老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给学生温暖,做一个有温度的老师,为祖国培养未来,在传道授业解惑之时,教会他(她)们做人的道理,把他(她)们带向更大、更高、更远、更好的舞台,托举他(她)们走向更美好、更精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