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

七中校友—— 口腔医学硕士江毅

发布时间: 2017-04-07 点击数:0


谈及读书,就不能不想起我念高中的母校——九江市第七中学。今年是母校四十岁生日,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代表同学们送上最诚挚的祝福,祝愿我们的母校,青春常驻,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踏入这熟悉而又略感惊奇的校园,回忆像雪花一样一片片浮现。尽管这里没有浓浓的诗情画意,也没有小桥流水的宁静致远。可是,当我漫步在这熟悉的校舍,仍可以感受到那令我流连忘返、难以释怀的情愫。是啊,这是我的母校,您不仅忠实地烙下了我的身影,也烙下了我对您的眷恋。

1985年的夏天。中考失利的我,迷茫和彷徨。在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段日子里,我过得格外漫长和不知所措。一天,母亲对我说,她在工作中结识了一位七中教英语的张晓楠老师,张老师正好要带高一新生,母亲把我的学习情况和张老师沟通了,张老师很乐意暑期免费帮我补习英语。要知道当时我的英语成绩非常糟糕,中考只得了37.5分,这个补习的好消息无疑让我看到了新的希望。母亲也曾经对我说过:“孩子,读书是一场马拉松,起步晚不重要,坚持和信心更重要!虽然重点中学与你无缘,但这并不意味着求学的大门从此向你关闭,只要自己有信心,勤奋努力,坚持到底,幸福的未来一定会属于你!”

高一入校,我分在普通班,但我很庆幸遇见了第一个让我重塑信心的张晓楠老师,她不仅勉励我勤奋学习,还让我担当班长一职,通过一学期的拼搏和历练,我终于以全年级普通班第一名的好成绩敲开了重点班的大门。今天当我追忆青春,再次重拾起记忆中散落的小碎片时,这依旧是我最要感谢的地方!

高一下学期进入重点班,学校要求住校。当时的学习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两间大教室当作寝室,男生一间,女生一间。二十几个人住一起,上下铺,没有热水供应。每天晚自习后自己接一桶凉水,提到国棉三厂放废热气的管道那,利用排出的热气把桶里的凉水充热,再提回宿舍洗漱。寝室的旁边是校养鸡场,天热的时候,散发的异味着实令人难以忍受!尽管这样,同学们依旧用勤奋和努力行走青春!当时重点班老师的配备,可谓是七中的精华,班主任是教化学的沈其艽老师、教数学的是副校长朱绪明老师、教物理的是教务处主任万贤理老师、教语文的是冯老师、教生物的是段惠老师等等。到了重点班,班主任沈老师很关心我的成长,依然让我当班长,这不仅进一步培养了我在管理方面的能力,更让我学会了用团结、友善的方式与人相处。感谢七中有这么多好老师,在我的学习成长关键阶段给予的帮助和支持,让我在找回了自信的同时,重塑了人生目标。

记得有件事情对我影响很深,我们高中三年正是我国西南边陲自卫反击战最关键的时期,这期间先后经历了收复老山、者阴山、法卡山等几个大的战役。当时,我一方面组织班上同学募捐去新华书店买崇尚理想道德方面的书籍寄到前线,另一方面组织班上的女同学给前线战士绣锦旗,表达我们那个时代莘莘学子学英雄、爱英雄的豪迈之情。正是从这个崇尚英雄的年代走过来,若干年后,当我大学毕业准备分配之际,毅然投笔从戎,报效祖国。服役期间始终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2000年考上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硕士研究生,2004年当祖国和军队再次需要的时候,我仍然义无反顾、主动请缨,通过层层筛选,光荣参加联合国维和部队在西非利比里亚的维和行动,荣获联合国颁发的一级和平勋章。

悠悠岁月,世事变迁,四十余年的人生旅途,任时光匆匆,岁月潮涌。我,永远都是母校放飞的风筝,飞得再高,也飞不出母校宽广的胸怀;飞得再远,也飞不出母校关怀的视线!

母校,借用一句时髦的歌词:困难时想你有力量,成功时想你心里明。祝愿母校明天更美好,祝愿学弟学妹们前程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