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诗歌赏析——王维也任性

发布时间: 2017-06-15 点击数:0




王维也“任性”

 

冷冰

 

我不喜欢人们称王维为“诗佛”,佛拈花微笑,岿然不动,我想象中的王维不是这个样子。

不如诗鬼李贺,“鬼”至少是个灵动的词。

佛光普照,王维的影响力的确很大,我看过很多书法家喜欢抄王维的诗句,因为他们都能够背得滚瓜烂熟,都昌的江国兴先生有一次喝了点小酒,我站在旁近,看他抄王维的《山居秋暝》,那真是颠张醉素,龙飞凤舞,一气呵成。

人们说王维是“诗佛”,大约他受母亲影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的诗追求一种空灵意境,寄寓佛理禅趣,是几千年以来将诗与禅结合得最完美的诗人,叫他“诗禅”也未尝不可。

王维是唐代的状元郎,历史上既是状元又很出名的人并不多,比如贺知章、文天祥,比如书法大师柳公权,不过《太平广记》中称,王维的这个状元是“活动”而来的。唐朝的进士不好考,王维考试之前听说当朝名士张九皋也打算考试,并且拿到一封以太平公主名义写的推荐信,呈给长安的主考官了。王维很担心自己在长安考试的名次,于是去找岐王想办法。岐王让王维精心修饰一番后,带他到了九公主府,说是献酒乐。王维演奏了一曲哀切的《郁轮袍》,让本就对王维外貌心生好感的公主更加高兴。岐王趁机说,这是位书生,不仅通音律,而且诗作也无人能及。公主更加惊异,当即要了王维的诗作品读,这一读更加吃惊,原来都是她平常爱读的诗,还以为是古人的佳作。公主马上请王维换上正装,坐到贵宾席,王维也大施个人魅力。看时机成熟,岐王便说明来意,公主也答应下来,愿意为王维在长安考区高中“尽量使劲”,回头,公主将京兆府主考官招到府中,让婢女传话,将解元换成王维。王维就这样当上解元,紧接着又在第二年春天被点成状元。

孟浩然先生说:“欲渡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一个人在关键的时候,没人欣赏,是非常痛苦的事情,王维顺时就势,让人提携提携,无可厚非。所以“王孟”并称,但王维比孟浩然的命要好。王维后来官拜尚书右丞,官职不小。而孟浩然虽然给丞相张九龄写了那封千古流传的自荐信(《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但一个官职也没有捞到。

官没做成,倒成就了大隐士孟浩然,成就了他的田园诗风,以“陶谢”和“王孟”比较,很有意思,同样仕途顺利,又喜山水的谢灵运和王维被称为山水诗人,而仕途坎坷,穷的一文不名的陶渊明和孟浩然成了田园诗人,看样子,奢华地游山玩水,没有银子做铺垫是行不通的。

与李杜二人相比,有人说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而王维是“人才”,天地人三才此三子尽得,没有其他人的份,“人才”王维更接人间地气,这也是我不赞成人们说他是“诗佛”的原因。

王维是帅哥一枚,不然九公主也不会倾心。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人又帅,诗又好,官职又高,王维在长安应该有不少粉丝,这样的王维应该顺风顺水,可偏偏就是这样的王维却选择了去终南山做个隐士。

这是任性的王维,也印证了唐代的自由开放之风。四十岁的王维就过上了亦官亦隐的生活,难道他不要写公文,不要整材料,不要迎接上官的考评,如此散漫自由,真是好生令人羡慕。

隐士,画家,歌手,状元,官员,山水诗人或者丰美的帅哥王维,我们都是他的铁粉,我们是那么地喜爱他,特别是爱他那些蕴藉禅理禅趣的山水诗。

我们先来读王维的《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任性的王维身在仕途而超脱于尘世,他买了辋川别墅,那曾是老诗人宋之问的房子,辋川别墅离长安不远,离终南山也不远,这是一个心理距离,一个尘嚣与山水的心理距离,或进或退,或儒或释,王维做出了正确的两难选择。在辋川,他常常一个人去山里,和僧人们在一起吃饭,在夜晚会登上山顶去看辋川的流水和天空的明月,“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这些美丽的山水,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看到了山水中一个看风景的人,他自得其乐,随兴所至,也不求人知,这不是任性是什么?我们也那么热爱林泉,溪石,山野,鸟雀,云霭,峰峦,可真正有多少人能放下一切,独游山水?谢灵运做不到,他走出来,有一大帮人打前站,搞服务;欧阳修也做不到,他走进山水,“前呼后应,伛偻提携”。喜爱柳州山水的柳宗元也诚实地说:“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王维随性而行,走到哪里就是哪里,然后不知不觉,竟然来到流水的尽头,看着无路可走了,便索性坐下来看云。云我无心,云多么的自由啊!这是一个崇拜自由的王维。我们喜欢那些悠闲的生活,喜欢山里的偶遇,喜欢自然的朴素,喜欢天性的淡逸,但内心的苦闷却是无法排遣的,王维也不能,所以他唱“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他的长啸声也是抒发内心的郁气。所以在任何时候王维都不是佛,而是一个人,内心的波澜只是化作了平静的潭水。王维的天才之处,就是他将人的活动都抽拔于山水之外,最后我们看不到诗人的自我形象,只能隐隐感觉到有一个主题的存在,也许主体不是人,而是宇宙的万事万物,缘起缘灭。

“诗情”就是“人情”,怎么可能会没有人呢?

当恩师张九龄被权奸李林甫等人诋毁排挤后,王维选择了消极,选择了顺应自然,用修禅去脱离人生的苦海,这就是真实的王维,曾经“一夜看尽长安花”,而今“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心以静寂,境以心寂,王维选择了安静,各种各样的声音在世界上响起,都与他无关,所以很多人惊讶他竟然没有一首表现“安史之乱”,表现现实生活民间疾苦的诗句。我们不能怪王维,这就是真实苦闷而又超脱空灵的王维。

我喜欢安静的王维,安静这个词来源于内心,是面向生命本源的一种感受,我很小的时候就读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在寂静中,我们还是看到了王维的生命意识,看到王维在与自然相亲中的内省和静悟。王维把我们的灵魂引入到山林的寂静,侧面告诉我们,在尘世中,你如此疲倦,令人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