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数字时代的守正创新 历史教育的传承唤醒

发布时间: 2025-05-21 点击数:0

数字时代的守正创新  历史教育的传承唤醒

1.png

历史教育,是文明火种的传递,亦是沉睡记忆的叩击。202558日至17日,来自全省各地的80名初中历史教师齐聚南昌参加“国培计划(2024)”江西省中学历史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 九江市第七中学历史教研组长 刘文婷老师参加了本次国培活动。基于学科带头人的发展和现实需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此次研修活动负责方上饶师范学院邀请了多位专家,精心设计培训内容,以提升参训学员学科教学创新能力和示范引领能力。

     在此次高级研修活动中,我们共聆听了16场讲座、跟岗4天,在南昌一中、江西师大附中、南昌十中和南昌中学共听8堂现场示范课,研修内容从课程改革、核心素养、新教材、课题、AI赋能、中考复习、作业设计等,涵盖了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培训,是一次传承与唤醒,我们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

2.png

无德无以为师,德为师之本”,培训第一天,上饶师院张灵教授就开展了一场《师德专题讲座》。教育之路任重道远,我们将把培训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始终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高尚的师德、无私的师爱、强烈的师责,在教育这片沃土上默默耕耘,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陈东有教授开展了报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通过"理论阐释和实践指引"双轨并进,明确教师使命担当。新时代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锻造课堂革命"金刚钻",创新教学实践范式。学术领航人张兆金老师援引《孟子》"知人论世"治学思想,提出新时代教师成长"三维坐标";张老师强调一位优秀的老师是要会述还要会写,在写作中持续输出智慧与力量,度过“高原期”后不陷入“成熟陷阱”,要不断的在论文、课题、赛课上继续耕耘,我们要做有特色的能述能作的好教师。

3.png15020083238.png

南昌市教科所正高特级教师李福南老师从课程改革发展新走向出发,让我们一线教师深刻认识到教师不断学习“自我革命”的紧迫性,大单元教学将成为常态。历史不再是孤立的时间点,而是动态的逻辑链。这启示我们,教学需以“大概念”为锚,让学生在追问中触摸历史的温度,在联结中建构认知的体系。师大附中曾敏老师的“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则如一面明镜,映照出评价的育人本质。她以“中考真题复习”为例,展现如何让评价从冰冷的分数转化为思维的脚手架,指出评价的终极意义,在于唤醒学生对历史的多维理解,而非禁锢于标准答案的藩篱。

3.png

南昌市教科所特级王跃老师表示课题需立足教学实际,从课堂难点、学生困惑中挖掘课题方向,注重跨学科融合;同时,要善用文献研究把握前沿动态,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以严谨态度开展研究,将成果反哺教学,助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与自身专业成长。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闵建成老师指出这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教育理念的重构。它打破了传统课堂上的边界,让学生学习更灵活、更个性。数字教育逐渐成为现代教学的核心,我们需在技术赋能与教育初心之间找到平衡点,让数字教育真正成为点亮学生未来的火种。

    南昌市历史教研员高水龙的讲座《历史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别具一格,学员听课十分专注,专家与学员之间互动不断,在互动中提醒我们历史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把历史事件讲清楚、讲透彻,要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网络。师大附中万维其老师再三强调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政治观点要正确,要把握国家立意,历史是一门活的知识,“教无定法,教有章法”。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去整合、开发教育资源,用合理的、科学的逻辑思维去串联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实现一个个教学目标。

南昌二十八中教育集团青云校区书记芦军的讲座《新教材与历史学科老师多学科素养的培养》深入剖析历史学科教师构建知识体系的必要性,历史博学是根基,唯有贯通古今中外,方能以宏阔视野驾驭教材。芦老师以详实的考古发现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人类和中华文明起源,芦老师抽丝剥茧,层层递进,让听众在时空交错中,领略人类与中华文明起源的神秘与伟大。

4.png

在跟岗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是受益匪浅。师大附中滨江校区罗定老师的课堂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一堂好的历史课,不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共鸣与文化的延续;白彤老师跨学科主题课《探索外来食料的传播史》打破学科壁垒,融合地理、历史、生物等多维度视角,让学生在一枚果实的旅行中,触摸人类文明的共生脉络。南昌十中经开校区邹子叶老师、徐方志老师在讲课过程中AI技术的运用让人眼前一亮。南昌一中松柏校区胡苗苗老师的讲座,让我们认识到大概念教学以其独特的理念引领着教学的新方向,要将教学重点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学生素养的培养。

20.png

培训期间我们还走进红色文化现场学习,来到了小平小道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从小平小道陈列馆到小平小道,从劳动车间到邓小平铜像,大家追忆伟人足迹,找寻伟人初心,在脑海中勾勒出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全面了解了邓小平同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不懈奋斗的一生。

3.png

 最后我们开展阶段总结活动,八个小组依次分享学习收获与心得,展现了此次培训的丰富成果与深远影响。“国培计划”为处于职业倦怠迷茫期的我们注入了新能量,在培训中我们接触到新教育理念,包括大单元教学、AI赋能等前沿内容;跟岗学习收获颇丰,认识到后续教学要立足课标,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不是过去的尘埃,而是未来的灯塔”。课程改革的推进、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让历史课堂成为学生“鉴往知来、立德成人”的桥梁。我们每一位参训教师在这段学习旅程中的深度思考与成长蜕变,彰显着历史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