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碳达峰碳中和”环保培训总结报告

发布时间: 2025-06-24 点击数:0

一、活动背景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等现象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此背景下,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战略目标。我国积极响应全球号召,将 “双碳” 目标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这不仅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作为地理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科学地理观念和环保意识的重要使命。将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知识融入地理教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升地理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一职责,我参加了此次碳达峰碳中和专题培训。

二、活动时间地点

图片1.png

点涵盖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单位,包括广州开放大学、江西省教育厅、南昌县芳草学校、南昌市羊子巷学校教育集团羊子巷校区等,不同的培训地点为我们带来了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丰富的学习资源。

三、活动内容

(一)理论筑基:把握 “双碳” 核心要义

图片2.png

5 月 27 日下午,在江西省教育厅举行的开班仪式后,南昌大学朱乐辉专家开展了《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的碳达峰碳中和之路》课程。朱专家从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入手,结合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深入剖析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内涵、目标意义以及实现路径。课程中,专家强调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在 “双碳” 战略中的引领作用,让我们深刻认识到 “双碳” 目标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后续的学习和教学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实践观摩:感受 “双碳” 教育创新

图片3.png

1.南昌县芳草学校实践教学5 28 日上午,在南昌县芳草学校的实践教学中,我们参观了校园环境,感受到学校在生态建设方面的努力。随后,谢艳平老师带来地理展示课《小天的重生出逃日记 —— <自然灾害> 一事》,课程以创新的叙事方式,将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保护、双碳理念巧妙融合,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此外,袁媛老师展示的 AI 赋能科学教育,展现了科技在地理教学和环保教育中的创新应用,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南昌市羊子巷学校教育集团羊子巷校区实践交流5 28 日下午,在南昌市羊子巷学校教育集团羊子巷校区,我们在学校 小红花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劳动实践基地、五育文化立柱、美育空间等校园文化设施,深切体会到学校将 双碳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用心。欣赏 小红花舞蹈团生态环保舞蹈作品《桥影流虹水漂漂》,以艺术形式传递环保理念,极具感染力。学校介绍、双碳环保教育工作分享、蓝天环保社团教育分享、家长代表发言等环节,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学校、社团、家庭在环保教育中的协同作用。最后,观摩江西师范大学蓝天环保社团 双碳科普公开课,并参与提问交流,学习到了生动有趣、行之有效的科普教学方法。

(三)专题深化:探索校园管理实践

图片4.png

5 月 29 日上午,广东省环境教育科学学会环境宣传教育委员会周广顺专家带来《有效益的校园环境管理》课程。课程围绕校园环境管理展开,详细讲解了如何将碳达峰碳中和理念落实到校园的日常管理中,包括节能减排措施、垃圾分类管理、绿色校园建设等方面,提供了许多实用的管理策略和操作方法,为我们在学校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四、活动总结

(一)收获与成长

图片5.png

通过此次培训,我在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在专业知识上,系统掌握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理论体系,对其战略意义和实现路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教学方法上,从实践观摩和专题课程中汲取了丰富经验,学习到创新教学形式、利用科技赋能教学以及开展科普教育的有效方法;在教育理念上,进一步明确了地理教师在 “双碳” 教育中的责任,坚定了将 “双碳” 知识融入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决心。

(二)不足与反思

培训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培训时间紧凑,部分课程内容讲解速度较快,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的结合深度上还有提升空间。此外,不同学校的实践教学展示各具特色,但在将这些经验因地制宜应用到自身教学时,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以更好地适应本地学生和教学环境的特点。

(三)未来教学规划

1.优化课程设计:将培训所学知识与地理教材内容深度融合,设计 双碳主题教学单元,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双碳知识及其与地理学科的联系。

2.创新教学方法:借鉴培训中优秀的教学模式,如情境教学、AI 辅助教学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项目研究等方式,提升地理核心素养和环保实践能力。

3.推动校园实践:结合周广顺专家的课程内容,与学校相关部门合作,将 双碳理念落实到校园环境管理中,组织学生参与校园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实践活动,营造绿色校园氛围。

4.加强交流合作:与其他地理教师建立长期交流机制,分享 双碳教育教学经验和资源,共同探索适合不同地区的教学方法,推动地理学科 双碳教育的发展。

此次碳达峰碳中和培训为我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努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行动,为培养具有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